户兵制的实行对强军之效果可谓立竿见影,而在各兵屯分田的时候,刘琦不忘设计一个小花样,那就是兵卒和家人在领取户田天契时,须举家一同焚香祷告、拜苍天起誓,誓词曰:今有某家好儿郎某某,自愿从军,为实现三大愿:百姓得安居、耕者有其田、世间无饥民而战,毕生忠于此誓,永不相叛!
正如伟大的图书管理员所言,无论武器、兵法乃至时代如何变幻,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终究还是人。没有一支心理、军事素质都过硬的军队,纵使雷火寨的火雷做的再先进,倒头来恐怕也只是做了别人登顶的嫁衣。
所以刘琦这一招举家起誓和烈士陵园、分田到户一样,依旧是围绕着人心二字做文章,日后还会有更多的举措逐步跟进,都是在贯彻这个中心思想。
也正是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彻底树立起刘琦在将江陵上下近三万兵将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打造出了有信仰、有灵魂、有战斗力的江陵铁军,而这才是刘琦日后能在这个英雄豪杰辈出的乱世脱颖而出的最坚固根基所在。
通过推行户兵制,刘琦既解决了越来越庞大的军饷压力,又得以尽收江陵军心,可谓是收获颇大,但另一项附带的问题却有待解决,那就是原来租种这万顷良田的农户该何去何从?
实际上在刘琦发起这场土地革新之前,整个江陵的土地兼并其实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连霍家兄弟那边小有身份的豪强都逃不脱大族的掠夺,只能躲入湖泽渔猎度日,普通的小门小户更是如此,除非所种田地极为贫瘠偏远,否则定然逃不过大族的窥伺,被各种巧取豪夺纳入名下。
所以刘琦夺取的这万顷良田已基本囊括了江陵郡全部中等品质以上农田,数以十万计的江陵百姓原本都是靠租种这些田地为生,刘琦自然不能不管。
刨除用做兵户田的二十万亩,刘琦手头还有八十万亩田地,分布在下辖各县,尽数被设为农屯,以官田的形式租给原本的农户。用来发租的耕地总量少了二十万亩,所以每户租种的面积也随之少了略两成,但由于中间少了门阀大族这一张大嘴,真正落到农户手中的余粮反而比之前还有多上两成,这让江陵百姓们不禁笑歪了嘴,纷纷称赞少将军爱惜百姓、体恤民情。
至此刘琦尽收江陵军心民望,各项仁政又通过书院儒生们的文章和影卫的推动流传四海、宣传放大,一时间他打造的仁爱明主人设愈发名扬天下,吸引了更多北地流民乃至荆南、西川、江东的无业游民前来谋生,江陵郡也因此人口大增,为下一步大溪泽南岸和西岸的开垦荒地、大溪城的建成乃至繁盛带来了无限的人力和后劲。
喜欢建安五年请大家收藏:建安五年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