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欢欣鼓舞时,国际太空能源联盟又出幺蛾子,他们联合部分国家,向联合国提交议案,要求对太空能源开发实施 “技术壁垒”,规定只有加入该联盟的国家才能参与,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外。
王晓东得知消息后,立刻召开省委扩大会议。会上,有人担忧:“省长,要是被排除在太空能源开发之外,我们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还会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
王晓东目光坚定地说:“他们想搞技术垄断,我们偏要打破它。一方面,我们联合俄罗斯、巴西等国,成立‘金砖太空能源合作组织’,共同推进太空能源开发;另一方面,加快我们自己的太空太阳能电站建设,用实力说话。”
随后,王晓东率团出访俄罗斯,与俄罗斯航天局签署了 “星核 - 联盟” 合作协议。两国将共同研发太空能源传输设备,共享技术成果。消息传出,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国际太空能源联盟的 “技术壁垒” 议案在联合国遭到了许多国家的反对,最终未能通过。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国内部分企业看到太空能源领域的巨大潜力,纷纷涌入,导致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严重。有企业为了抢占市场,甚至偷工减料,生产的太空能源相关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王晓东在调研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当即召开全省太空能源产业规范会议。他在会上严肃地说:“太空能源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领域,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要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让真正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发展起来。”
在王晓东的推动下,西南省率先出台了《太空能源产业发展规范》,对企业的准入门槛、技术标准、质量监管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成立了太空能源产业联盟,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张铁匠的新能源农具研发中心也加入了产业联盟,他们研发的太空材料在地面农业设备上的应用技术,受到了联盟内企业的广泛关注。阿婆的氢能美食店则成了产业联盟的 “后勤基地”,为科研人员和企业员工提供美味的饭菜。
随着 “金砖太空能源合作组织” 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进来。中国主导研发的首个太空太阳能电站 “华夏之光” 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实现了向地面传输电能。当第一度来自太空的电能点亮老榕树村的氢能路灯时,村民们欢呼雀跃,张铁匠更是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王晓东站在老榕树村的观景台上,望着夜空中 “华夏之光” 发出的微弱光芒,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太空能源的开发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探索。
此时,卫星电话又响了,是女儿打来的:“爸爸,我看到新闻了,‘华夏之光’太厉害了,我为你骄傲!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王晓东笑着说:“好啊,爸爸等着那一天。” 挂了电话,他摸了摸胸前的陶瓷小太阳挂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明白,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只要坚守初心,团结奋进,就没有迈不过的坎,中国的太空能源事业,必将照亮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
喜欢云的归途是故乡请大家收藏:云的归途是故乡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