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云的归途是故乡> 第226章 王晓东的太空能源征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6章 王晓东的太空能源征途(1 / 2)

“人造太阳” 装置前的采访刚结束,王晓东的卫星电话就响了,是国家航天局局长的声音:“晓东,国际太空能源联盟突然宣布,他们已掌握可控核聚变太空应用技术,计划三年内建成首个太空太阳能电站,还说…… 说我们的技术路线存在根本性缺陷。”

王晓东正抚摸着胸前的陶瓷小太阳挂件,闻言眉头微蹙,随即沉声道:“他们这是想在太空能源领域抢跑啊。告诉我们的科研团队,加快‘星核’计划推进,咱们不仅要追上,还要超越。另外,准备一下,我要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看。”

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戈壁滩的风正烈,吹得人睁不开眼。王晓东顶着风沙,直奔 “星核” 计划研发基地。科研人员们正围着一台巨大的设备忙碌,看到王晓东来了,纷纷停下手中的活。

项目负责人李教授擦了擦额头的汗,递过一份报告:“省长,国际太空能源联盟说的没错,我们的太空能源传输技术确实遇到了瓶颈,能量在大气层传输过程中损耗率高达 40%,达不到实用标准。”

王晓东接过报告,在戈壁滩的沙地上摊开,风一吹,纸张哗啦啦作响。他指着报告上的能量损耗曲线:“李教授,当年‘人造太阳’能量不稳定,我们靠张铁匠的打铁原理解决了,现在这个问题,说不定也能从民间找灵感。”

正说着,王晓东的手机响了,是张铁匠打来的:“王省长,俺们老匠人琢磨着,这能量传输是不是跟咱村的老电线一个理?电线外面包层绝缘皮就损耗少,要不试试给能量束也加层‘皮’?”

王晓东眼睛一亮:“老张,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让老匠人们把对绝缘材料的理解都写下来,哪怕是土办法、老经验,都可能有用。”

李教授有些疑惑:“省长,太空能量传输用的是激光和微波,跟电线绝缘根本不是一回事,老匠人的经验能行吗?”

王晓东拍了拍李教授的肩膀:“李教授,别小看民间智慧。当年张铁匠用铜铃铛破解病毒,不就是最好的例子?把老匠人的经验和我们的技术结合起来,说不定就能找到突破口。”

科研团队将信将疑地整理老匠人们的经验,张铁匠带着几个懂绝缘材料的老匠人也赶到了基地。一个曾在电缆厂工作过的老匠人说:“俺们以前处理高压电缆,会在外面加一层特殊的屏蔽层,能减少信号干扰,能量损耗也能降下来。”

这句话让李教授茅塞顿开:“对啊!我们可以研发一种特殊的能量屏蔽场,减少大气层对能量束的干扰。”

在王晓东的协调下,科研团队和老匠人们组成联合攻关小组。老匠人们凭着多年的经验,提出了多种屏蔽场结构的设想;科研人员则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测试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新型能量屏蔽场技术终于研发成功。测试结果显示,能量在大气层传输过程中的损耗率降到了 5% 以下,远超国际太空能源联盟公布的技术指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