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榕树村国际新能源交流中心的掌声尚未散尽,王晓东的卫星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的加密号码让他眉头一皱,走到僻静处接通。电话那头,是国安局局长低沉的声音:“省长,‘熵之信徒’残余势力在暗网发布悬赏,目标是您和参与‘灭世之光’技术转化的核心人员。”
王晓东握着电话的手指微微收紧,陶瓷小太阳挂件硌在胸口,带来一阵熟悉的触感。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知道了。加强对核心人员的安保,另外,别让这些事影响到技术转化的进度。” 挂了电话,他抬头望向远处的 “人造太阳” 装置,阳光洒在金属外壳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像极了他此刻心中的信念 —— 越是艰险,越要向前。
回到省委办公室,罗卫国书记早已等候在那里。桌上摊着一叠文件,最上面是国际能源联盟的最新声明,要求中国共享 “灭世之光” 转化技术,否则将对所有中国新能源企业实施全面技术封锁。“晓东,这是逼我们交出核心技术啊。” 罗卫国揉着眉心,语气中满是焦虑。
王晓东拿起文件,快速浏览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们想要?可以。但得拿东西来换。让谈判团队准备一下,把我们的光伏扶贫技术、氢能农业应用方案摆到桌上,用技术换技术,公平交易。”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如鹰,“另外,让滇南矿区加快新型稀土材料的量产,这是我们谈判的底气。”
技术转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科研团队尝试将反物质技术应用到 “人造太阳” 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 能量输出极不稳定,时而暴涨到正常值的十倍,时而骤降到零,随时可能引发装置爆炸。
陈院士带着黑眼圈冲进王晓东的办公室,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沮丧:“省长,不行,太危险了。反物质的能量太狂暴,我们现有的控制系统根本无法驾驭。”
王晓东放下手中的文件,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他想起刚到西南省时,这里的新能源产业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无数人的努力才让它有了今天的规模。“陈院士,还记得我们为什么要搞‘人造太阳’吗?”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陈院士,“不是为了跟风,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让老百姓用上便宜、清洁的能源。现在遇到点困难就退缩,对得起那些熬夜攻关的科研人员,对得起支持我们的老百姓吗?”
陈院士被问得一愣,随即羞愧地低下了头:“省长,我明白了。我们再试试,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王晓东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相信你们。另外,让张铁匠他们也参与进来,上次拆解装置,他们不是发现了不少特殊纹路吗?或许能从里面找到控制能量的灵感。”
张铁匠接到通知时,正在给孙子打造氢能玩具车。听说能帮上忙,立刻召集老匠人们赶到实验室。看着屏幕上狂暴的能量曲线,张铁匠突然一拍大腿:“这玩意儿跟俺们打铁时的火候一个道理!太旺了就撒点水,太弱了就加把柴。”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陈院士立刻组织团队,模仿打铁的火候控制原理,设计出一套新的能量调节系统。当系统启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屏幕上的能量曲线逐渐平稳,最终稳定在理想范围内。实验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陈院士激动地抱住张铁匠:“老张,你真是我们的福星!”
就在技术难题攻克之际,国际上又起波澜。国际能源联盟见技术封锁无效,转而联合部分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议案,要求对 “人造太阳” 项目实施国际共管。西方媒体更是煽风点火,称 “人造太阳” 可能引发全球性的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