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京城跟父母过年,你要跟我回去还是留在这里陪你外祖父?”
回到楚家,崔知意单独找小崔瑜说话。
看得出来这孩子很喜欢跟楚父在一起,楚父也喜欢孩子,她不希望孩子跟着四处奔波,也希望孩子能多陪陪楚父。
“我想留在这里过年。”
小崔瑜犹豫片刻做了决定,血缘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他很喜欢外祖父,喜欢听外祖父讲一些事情,喜欢外祖父教他的东西。
“那你就留在这里过年,多陪陪你外祖父,多跟他学学,他以前可是非常厉害的人。”
小崔瑜点点头:“我知道,杜家的商队正好在十日那天出发去平城,你跟着商队过去,平城有另一支商队要去京城,到时候你跟上另一支商队进京,路上会顺利些。”
看着都会给她安排行程的小崔瑜,崔知意笑着点点头:“那就劳烦你帮忙了。”
从商队管事的态度就能看出杜家是真的很喜欢这孩子,如今能跟着商队入京,她也没必要想太多,怎么方便怎么来。
商量好回京的事情后崔知意就开始等着时间。
三日一到,带着人去把楚三叔的坟迁回来,同时找人办了一场小小的法事。
第四日华大夫推荐的大夫来了,给刘娴检查了身体。
大夫把脉之后没有把话说得太满,说需要调理三日,三日之后再把脉,到时候就知道能不能治。
华大夫说过这位大夫,若是觉得没希望会说医术不精治不了,如今留有一丝余地,就代表有希望,只不过是希望是大是小以及治疗时间是长是短的问题。
眼看事情都解决了,崔知意带上包袱就跟着商队出发。
她把吴老三吴老四留给小崔瑜,一来是盯着楚氏族人那边,防止有人闹事,二来是她回崔家,让两位大男人跟着去没什么必要。
这两人是为了她的安全才跟过来,有了商队护送,她的安全有保证。
还有一个原因是吴老三吴老四本来就是楚家的家仆,更愿意守着楚父和小崔瑜,他们才是他们一直该守护的主子。
若是跟着她回了京城,她不知道怎么安排两人,索性让两人留在这里陪着熟人过年。
过年就是团圆的高兴日子,都要留在合适的地方过年。
崔知意就这样跟上商队去了平城,到了平城在商队管事的安排下跟着杜家另一支商队前往京城。
一路上她跟着商队,看着他们如何接人待物,看着他们如何跟别人做生意,看着他们如何收购需要的东西。
管理铺子和出来做生意是不一样的,她需要多学学。
商队的管事是个不藏着掖着的,看出她感兴趣,跟她聊了很多。
她也会跟管事说自己现在做的事情,询问管事能不能指点一下。
管事对她说的栽桑养蚕感兴趣,同时也泼了冷水,告诉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崔知意把人家的建议都记下来,准备等回到京城好好转转,多看看市场所需。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十二月二十七日这天,她又一次回到京城。
穿过城门,骑着马走在长安大街上,京城还是跟以前一样繁华。
崔知意没有多看,跟商队管事告别后就准备回崔家。
“瘦了,黑了一些,不过气色很好。”
崔母看着回来的崔知意上上下下打量,眼眶已经红了。
“先不说别的,手这么冷,先去洗个热水澡暖暖身子。”
看着半年未见就老了不少的崔母,崔知意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张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先去洗漱。
身子泡在温热的水中,她满脑子都是进城之后看到的和回家之后看到的。
家里真的很冷清,她母亲看起来并不好,一张脸带着疲态。
她跟楚晏成婚的事情当时就写信回来,可母亲并没有回信,不像楚父那样急哄哄就要让楚晋来一趟云州。
她知道母亲不太满意楚晏。
怎么说呢?母亲很钦佩楚晏,觉得这人厉害,学识好。
可楚晏年纪摆在那里,家世摆在那里,还有当年科举舞弊的影响还在,可以说在世家圈子里,楚晏是很尴尬的存在。
她知道她母亲最心仪的女婿依旧是穆子昭,尤其是穆子昭把穆家少夫人的位置留下来之后,她母亲很希望他们能重修于好。
在她和离回到云州时,母亲偶尔来信,信里都有穆子昭的名字。
说穆子昭一直在补偿父母,知道父母在京城没有亲戚,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都会代替儿女孝敬他们。
她母亲说生病时第一个过来问候的人就是穆子昭,过节也会过来陪着父母。